相信很多亚马逊卖家都有这样的困惑,无论你有没有品牌备案(除非你是超级有名的卖家),你都有被跟卖的惨痛经历,甩都甩不走。那心情就像是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白菜,还没等到丰收,就被那无良的猪给拱了,有时候还不止一头。当你发现你被一家跟卖后,身后可能会有千千万万双眼睛在盯着你瑟瑟发抖的listing,何其恐怖啊。
那我们今天就从以下几点来说说各位亚马逊卖家与跟卖之间的纠缠往事吧:
1.什么是跟卖?
2.如何跟卖及取消跟卖?
3.跟卖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4.如何赶跟卖?
5.如何有效的防止跟卖?
一、什么是跟卖?
说起亚马逊平台的销售特色之一呢就是跟卖,小编也是很好奇,在亚马逊经历了各种变革和整改,唯独跟卖还依旧坚挺的存在,可见我们的姐夫是有多宠溺跟卖,纵使后宫佳丽万千,也不雨露均沾,独宠跟卖这个特色。亚马逊之所以设定跟卖这个游戏规则,与它重产品、轻店铺的运营理念有关(现在开始逐步重视起店铺的概念)。不同卖家之间的同款产品共同用一个详情页面,可以避免出现大量重复的商品和页面(可以想象一下某宝画风的千篇一律),从而给买家带来良好的购物体验,也促成卖家之间的良性竞争(说的很好听,其实就是我们卖家的"自相残杀"。
什么是亚马逊跟卖?
举个例子,当卖家A创建了一个产品页面,其它卖家发现这个产品销量很好,于是也跟卖着这个产品。于是出现了不同卖家之间的同款产品共用同一个详情页面的情况,这就是跟卖。它要求跟卖方的跟卖产品必须与被跟卖方的产品一模一样,包括产品的品牌、外观、包装、功能、颜色、大小等(所以想要跟卖别人的卖家一定要注意这几点,但是小编很不建议这样做)。
怎么查看跟卖?
在亚马逊购物车右下角出现的"Others Sellers on Amazon"就是其他跟卖的卖家,你可以看到他们也在出售同款产品,如果点击"new",可以看到所有的跟卖卖家,以及各个卖家的产品价格,运费、配送物流等信息。
二、如何跟卖及取消跟卖?
1.卖家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跟卖:
(1) 找到需要跟卖的产品,在产品购物车的下方有一个"Sell on Amazon"点击该按钮,点击后就会跳转到卖家后台页面(如果亚马逊前台已经登录了自己的卖家账号)填写相关信息即可跟卖。
(2)进入亚马逊后台,找到"Add a Product"按钮,然后在搜索框输入UPC码(或ENA码、ASIN码或ASIN码)或产品标题,找到需要跟卖的产品,点击"Sell Yours"按钮,(注: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可以跟卖的,有的产品是没有"Sell Yours"按钮。有时候可能是品牌备案了需要授权或是自己账号没有销售该类目的权限。)然后填写产品状态、价格、数量即可,其他信息都是被跟卖产品的信息。
2.取消跟卖的方法
如果卖家不小心跟卖了有品牌保护的产品,又或者是中途不想再跟卖了,可以直接停售跟卖产品,又或者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在后台库存(Inventory)中取消跟卖。
(1)点击"Close the Listing",把跟卖的库存改为0。
(2)点击"Delete the product and listing",删除跟卖产品。
另外如果有被品牌授权的卖家发通知要求下架,否则会向亚马逊投诉,建议卖家做好删除处理。
三、跟卖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1. 午夜跟卖。
这种情况需要卖家留意自己购物车占有率,而且一单购物车曾经被抢走过在Keepa的历史价格中会显示两个。但是如果购物车不是100%并不完全代表是有人跟卖,也许是那条listing自身有问题导致占有率下降,所以需要自己去具体查看下。
2. 跨站点跟卖。
这种跟卖形式在最近出现的很严重,利用卖家的UPC在卖家没有开通的其他站点上传产品,形成跨站点跟卖。而且,由于品牌注册的局域性,导致这种跟卖很难投诉。有些卖家就碰到过跟卖的卖家跨站点跟卖他自己的产品,在他未开通的站点乱搞,导致他原来销售的站点变体被拆分,订单量大幅度下降,自己人为再去添加变体也不成功,开case还被审核。建议荟员可以关注下自己的产品在其他站点上是否被跟卖。
3. 24小时无间隙跟卖。
这类跟卖可谓是明目张胆、丧心病狂,像狗皮膏药一样难以摆脱。这些Seller一般有一个号或多个号跟卖,也有可能是机器操作跟卖,24小时无间断挂在你的listing下方。他们有可能是专业跟卖的,你可以点击进去他的的店铺,看到跟卖的产品五花八门,不乏有best seller的产品,被这种专业跟卖的卖家跟卖后,建议尽早处理,也许你被跟卖后,你的店铺里所有的产品都有可能会被其他跟卖者盯上。
这种跟卖的目的很简单:
1)单纯为了赚钱而跟卖,可能会和你进行价格战。
2)被竞争对手恶搞,故意不发货,从而导致投诉、差评都到原Listing,纯粹恶心你,搞臭你的listing。
3)虚假发货,卷了一部分钱就跑路。
在给大家展示常见的跟卖形式之后,再来看下卖家被跟卖搞得头大的心情:
从忍心修改自己打造的listing图片和文案中可以感受到被跟卖者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修改了图片或是文案,以一种要玩完就大家一起玩完,才不能让跟卖者得逞的态度。由此可见像这种跟卖,让卖家十分恼火。如果有卖家赶跟卖赶不走,但是又想要这条listing,可以查看亚马逊防跟卖专题。
四、如何赶跟卖?
说了那么多糟心的跟卖经验,现在来点舒心的事情,说说怎么赶跟卖。
1.R标+品牌备案
这是亚马逊官方正统途径的方法之一,通过亚马逊的备案以后,可以找亚马逊投诉跟卖,投诉对方侵权,投诉的入口是:
amazon.com/gp/help/repo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这种方法实际的效果一般,绝不是100%有效的。
2.Brand Gating
Brand Gating是亚马逊针对大品牌跟卖的控制政策,如果你的产品成功过审Brand Gating,那卖brand gating的产品,不仅要提供制造商的发票,并获得品牌的书面授权,还要求他们为每个品牌支付费用。个人卖家也可以申请Brand Gating,而且没有要求卖家必须进行品牌备案,这个是可选,但是有了品牌备案对于申请Brand gating更有利。
3.独家计划Amazon Exclusives
亚马逊为销售独特并具有创新性产品的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发展品牌,并迅速接触到客户。加入Amazon Exclusives项目的卖家有资格获得商品营销和品牌支持,提高创意产品的品牌认知度。
4. Test Buy
联系可靠的买家进行下单,如果给发警告信没有撤销跟卖,就继续发送警告信,包含下单的订单号,告诉他不撤销就要向投诉,开A-to-Z。或是不告诉对方订单号,直接以买家身份联系亚马逊客服投诉卖假货。
5.买空对方库存
用买家账号买空跟卖者的库存,原理其实就是利用亚马逊的付款Pending机制,让订单Pending达到对方库存为0的效果,这样对方等于"自动下架了"。
6.邮件轰炸
给对方发送成百上千封站内邮件,邮件里可以嵌入一些敏感词汇:比如counterfeit、fake product、broken、explode、fire等敏感词汇,被亚马逊抓取以后,一般账户轻则警告,重则封号。
7.联系招商经理
被跟卖了联系自己的招商经理,他们可以帮忙投诉处理,但是实际效果需要自己去验证。
8.专利
这个应该算是综合效果最好的方式了,但是门槛很高。如果有产品知识产权,外观专利等在投诉的时候效果就很明显了,跟卖的想反击几乎无解。
9.Transparency Program"透明计划"
亚马逊刚推出不久的"透明计划"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简单来说就是参加了亚马逊的透明计划后,品牌方可以从亚马逊购买一定数量的溯源标识,每一个标识符会生成唯一的二维码,而这些二维码会对应到你参加亚马逊透明计划的SKU上,当其他卖家FBA跟卖你的时候,他就必须获取你的溯源标识,并且在产品包装上贴上防伪二维码,否则不能入仓;如果是自发货跟卖,他在创listing的时候,亚马逊会要求跟卖者提供正确二维码进行验证,否则不能创建该listing。
五、如何有效的防止跟卖?
1. 亚马逊卖家可以在Listing上贴标签,让listing成为自己独有的特色或者也可以更换产品包装的方式,在listing上体现自己产品的包装,以防止被跟卖。
2. 搭配不同的产品销售。需要注意的是每家店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根据店铺的实际情况来搭配,搭配时可尽量选择风格、主题、类型一致的产品进行搭配,以免影响用户购物体验。如:热门产品+特殊品搭配、热卖产品+库存多的搭配、热卖产品+冷门产品搭配等等,根据不同店铺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销售。
3. 品牌备案。卖家可以申请注册当地商标,然后在亚马逊平台上申请品牌备案,通过打造自主品牌来防止别人跟卖。同时,为防患于未然,卖家可以在产品研制和开发时申请专利保护。当然,这只是起到保护作用,想成为真正的知名品牌,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沉淀。备案后开切记case和亚马逊确认,是否已经备案成功。
4. 防跟卖监控提醒。使用亚马逊第三方软件监控防跟卖,酷鸟卖家助手防跟卖管理就深受卖家的喜爱,24小时不间断监控跟卖产品与跟卖者,随时查看当前跟卖者个数以及历史跟卖者个数,跟卖的店铺ID、价格、发货方式、好评率等信息。除此之外,酷鸟还可以绑定微信公众号,手机上就能时时查询跟卖情况!
5. 举报跟卖的卖家,当然前提是你已经拥有了海外商标或者商标代理权。
结语:
亚马逊对于跟卖行为基本不会去管,除非会造成产品侵权,因此在卖家辛辛苦苦做了一条完美的listing后就会被跟卖,理论上,只要是跟卖人能提供与该条Listing所售产品一样的产品,那"跟卖"就是合理合法,是属于在亚马逊的规则之内的
本文来自公众号:跨境无货源运营。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查看原文:https://www.ikjzd.com/home/122116
更多跨境电商运营干货:https://www.ikjzd.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